调水后东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Bio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in Dongping Lake After Water Diversion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年 卷 期:2022年第38卷第1期
页 面:145-15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201)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QYZDB-SSW-SMC041)
主 题:南水北调东线 东平湖 浮游植物 群落格局 水质生物评价
摘 要: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在防洪、灌溉、休闲旅游、水产养殖及水资源供应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后的东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健康状态,于2016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及2017年1月(冬季)对东平湖不同空间区域(根据调水路线划分为进水区、湖中区和出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43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蓝藻门次之,硅藻门位居第三。东平湖浮游植物密度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秋季(1.65×10^(8)cells/L)、夏季(3.06×10^(7)cells/L)浮游植物密度明显高于春季(1.68×10^(6)cells/L)和冬季(1.27×10^(6)cells/L),而出水区、湖中区及进水区之间未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年均密度为4.96×10^(7)cells/L。浮游植物优势种群共计14种(属),以蓝藻门的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拟浮丝藻(Planktothricoides sp.)为主。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lef丰富度指数及优势种评价法对东平湖进行的水质生物评价表明,东平湖水质总体处于中污染水平。与历史数据相比,调水后的东平湖浮游植物群落密度、物种多样性均高于调水前,且主要优势种以β-中污染指示种居多,说明东平湖整体水质情况较调水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