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盆地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盐分运移实验模拟 收藏

盆地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盐分运移实验模拟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salt transport in hierarchically nested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作     者:牛宏 魏小雅 林晶晶 王俊智 尼胜楠 李姝姿  Niu Hong;Wei Xiaoya;Lin Jingjing;Wang Junzhi;Ni Shengnan;Li Shuzi

作者机构: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4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武汉430014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450003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与海洋学院武汉430033 

出 版 物:《地质科技通报》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2年第41卷第1期

页      面:177-182页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186,41902245,42004071)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项目(CZQ21015)。 

主  题:地下水流系统 地下水年龄分布 地下水滞留时间分布 实验模拟 

摘      要:地下水年龄和滞留时间包含了地下水循环和演化的重要信息,被广泛用于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的研究。使用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演示仪,实验模拟了三级水流系统模式中地下水年龄及滞留时间分布。研究发现,盆地底部、区域流线的下游、盆地滞留区最晚响应;浅部的局部水流系统稳定后的浓度值相对较低;中间水流系统相对深部的区域水流系统也较低,滞留区盐分积累,浓度值相对较大。盆地内部所有监测点的地下水年龄分布曲线都为单峰,区域水流系统的循环时间大于中间水流系统以及局部水流系统。在排泄区监测的滞留时间分布显示不同级次补给会产生早、中、晚峰,并且峰值与地下水流系统的级次性完全对应,可以通过排泄区的峰值判断地下水是从局部、中间或区域水流系统补给而来,以此判断污染物的来源。本研究成果对于地下水的循环演化和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