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收藏

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Sanmen Bay

作     者:廖一波 寿鹿 曾江宁 高爱根 LIAO Yi-bo;SHOU Lu;ZENG Jiang-ning;GAO Ai-gen

作者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11年第22卷第9期

页      面:2424-243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428903)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5011) 国家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zj908-01-01-2 zj908-02-02 zj908-04-0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G200920)资助 

主  题: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群落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三门湾 

摘      要:2006年11月、2007年1月、4月和8月在三门湾18个采样点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24种,其中多毛类44种、软体动物34种、甲壳动物22种、棘皮动物11种、其他类动物13种;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数占总种数的62.9%,二者构成了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双鳃内卷齿蚕、小头虫和不倒翁虫是春季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不倒翁虫、双鳃内卷齿蚕和海稚虫为夏季的优势种;不倒翁虫、小头虫、双鳃内卷齿蚕和白沙箸为秋季的优势种;双鳃内卷齿蚕、不倒翁虫、小头虫和海稚虫为冬季的优势种.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年均生物量为17.36g·m-2,年均栖息密度为72ind·m-2.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1.53~1.89,平均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在2.25~2.96,平均均匀度指数在0.83~0.94,3个指数在不同季节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典范对应分析,影响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性无机氮以及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总氮和总磷等,环境变量可以较好地解释主要类群的变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