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藏高原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收藏

青藏高原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作     者:刘玉洁 吕硕 陈洁 张婕 邱双娟 胡一帆 葛全胜 LIU Yujie;LYU Shuo;CHEN Jie;ZHANG Jie;QIU Shuangjuan;HU Yifan;GE Quanshe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191 

出 版 物:《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77卷第1期

页      面:214-22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40301,XDA2806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42122003)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人才专项(Y202016) 

主  题:青藏高原 农业现代化 发展水平 时空分异 驱动因子 

摘      要:农业现代化是当代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文基于1990—2017年青藏高原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进而获得农业现代化指数和各项指标贡献度,以此评估高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时空特征和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17年青藏高原农业现代化水平普遍偏低(全区平均农业现代化指数为0.15),呈增加趋势;②从空间上看,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分散在高原北部、西南部、南部边缘和一江两河的德格县、湟中县、白朗县、浪卡子县等部分县域;③农业现代化指标中,单位耕地面积用电量、有效灌溉率和土地生产率对高原农业现代化水平影响最大(对农业现代化指数的贡献度分别为13%、12%和11%),其中单位耕地面积用电量和土地生产率增加促进了农业投入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正向驱动因子;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负向驱动因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