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本质主义与名词标签使用偏好的关系:同情的调节作用 收藏

本质主义与名词标签使用偏好的关系:同情的调节作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sentialism and Preference of Noun Labels: Moderator Effect of Empathy

作     者:杨晓莉 马超 YANG Xiao-li;MA Chao

作者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省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 

出 版 物:《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1年第58卷第4期

页      面:100-1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教育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双文化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14CSH03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研究”(17JZD043) 

主  题:本质主义 同情 名词标签使用偏好 心理疾病群体 

摘      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压力的增大,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心理疾病易被污名化,心理疾病患者的公众态度和舆论环境亟待改善。研究采用问卷法(研究一)和实验法(研究二),探讨了本质主义信念与个体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名词标签使用偏好(污名的一种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同情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持有的本质主义信念越强,越偏好对心理疾病患者使用名词标签;2.低同情个体对于心理疾病患者的名词标签使用偏好随着本质主义的提高而大幅提升,高同情个体的名词标签使用偏好随着本质主义的提高而略有变化。研究表明,通过降低个体的本质主义信念和提高同情心,可改善心理疾病患者的舆论环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