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靶目标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大鼠循环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收藏

不同靶目标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大鼠循环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target hypothermia treatment on the circulation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ats

作     者:刘杰 苗慧 董静 陈威 Liu Jie;Miao Hui;Dong Jing;Chen Wei

作者机构: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海南三亚572000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北京100039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北京100853 

出 版 物:《解放军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年 卷 期:2021年第46卷第11期

页      面:1077-108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18[医学-急诊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基  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MS156)。 

主  题:心肺复苏 低温 微循环 预后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靶目标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循环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44只,电刺激诱导大鼠室颤8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复苏8 min后给予电除颤。共有28只大鼠心肺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将大鼠随机分入4组:37℃常温组、35℃低温组、33℃低温组及28℃低温组,每组7只。立即采用物理降温方式降温至靶目标温度,低温治疗4 h后开始复温至(37.0±0.2)℃,继续观察72 h。低温治疗期间及复温后监测心肺复苏大鼠平均主动脉压(MAP)、心率、射血分数(EF),颊黏膜微循环血流(MBF)、血乳酸(Lac)、生存时间、生存率及神经系统缺陷评分(NDS)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复苏过程中,大鼠冠脉灌注压、电除颤次数、室颤-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治疗期间,28℃组大鼠心率最低,37℃组心率最高;低温组MAP及EF值高于常温组,其中33℃组及28℃组EF值(%)明显高于35℃组(63.8±6.1,67.8±8.4 vs.54.0±5.2,P0.05)。复温后,35℃组大鼠EF值(%)明显高于其他组(52.9±3.3 vs.46.9±6.2,38.5±7.5,35.8±7.3,P0.05)。35℃组及33℃组生存时间、生存率、NDS评分明显优于37℃组及28℃组(P0.05)。结论靶目标温度为33℃及35℃的低温治疗可以保护心肺复苏后大鼠循环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35℃低温治疗可能是临床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后治疗的一个新选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