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废弃采石场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和植被特征 收藏

废弃采石场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和植被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vegetation during natural restoration process in abandoned quarry

作     者:宋百敏 刘建 张玉虎 王仁卿 SONG Bai-min;LIU Jian;ZHANG Yu-hu;WANG Ren-qing

作者机构: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教研室山东东营257091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237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山东青岛266237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 山东省植被生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237 

出 版 物:《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2年第57卷第1期

页      面:8-1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30422030) 

主  题:自然恢复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特征 废弃采石场 

摘      要: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自然恢复1、5、15、32年等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废弃采石场和一个未受采石影响且自然恢复大于50年的对照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初期,土壤肥力极低,严重缺乏氮素和有机质;植物物种组成简单,主要为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和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随着生态恢复的进行,土壤有机质不断积累,土壤养分呈增多趋势,土壤粒径、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土壤物理化学性状逐渐得到改善。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优势物种演替缓慢,在自然恢复5、15年的样地中,优势物种都是虎尾草(Chloris virgata)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直到32年时,优势物种才被灌木荆条(Vitex negundo ***)、荩草(Arthraxon hispidus)和多年生中华隐子草(Cleistogenes chinensis)所代替,这与自然恢复大于50年对照样地中的优势物种情况基本一致。Jaccard系数表明,恢复32年的样地与对照样地相比已达到中等相似水平。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总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总体呈增大趋势,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先逐渐增加,到32年后才保持相对稳定。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与群落结构动态相对应。本研究表明,自然生态恢复的过程是土壤-植被系统协同演化的过程,北京西山废弃采石场可以依靠自然力恢复到对照样地状态,但过程较为缓慢,要加快生态恢复的进程,需适当予以人工辅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