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有效微生物菌群(EM)对蟹鲈混养模式下养殖水体菌群结构的影响 收藏

有效微生物菌群(EM)对蟹鲈混养模式下养殖水体菌群结构的影响

Effect of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 on aquatic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polyculture mode of Eriocheir sinensis and Micropterus salmoides

作     者:李士恒 聂志娟 沈雷 邵乃麟 孙毅 徐钢春 徐跑 LI Shiheng;NIE Zhijuan;SHEN Lei;SHAO Nailin;SUN Yi;XU Gangchun;XU Pao

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出 版 物:《水产学报》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年 卷 期:2022年第46卷第1期

页      面:136-1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8[农学-水产] 09[农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2019YFD0900301)~~ 

主  题:有效微生物菌群 菌群结构 丰富度 原位修复 

摘      要:为探究定期添加有效微生物菌群(EM)对蟹鲈混养养殖水质和菌群结构的影响,实验对混养水体进行了Ⅰ期(4月10号)、Ⅱ期(4月20号)、Ⅲ期(4月30号)和Ⅳ期(5月10号)的监测,并通过水质理化指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每个时期的水质和菌群结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水体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蓝细菌门,其中对照组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Ⅲ、Ⅳ期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Ⅰ期最优势菌属为Limnohabitans (20.34%),其余时期皆为微小杆菌属(56.33%、38.11%、17.88%);对照组Ⅰ期最优势菌属为红育菌属(10.37%),Ⅱ期为微小杆菌属(47.67%),Ⅲ期和Ⅳ期皆为分枝杆菌属,分别为36.01%和42.27%;Sobs和PD指数显示,实验样品在Ⅰ期、Ⅱ期差异不显著,但在Ⅲ期和Ⅳ期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添加EM的实验组在整个监测期总氮(TN)显著降低,氨氮(NH4~+-N)在Ⅰ期差异不显著,在Ⅱ期、Ⅲ期和Ⅳ期显著降低。关联分析显示,总氮是对菌群群落影响程度最大的环境因子,其中添加EM实验组的优势菌属微小杆菌属与总磷(TP)呈正相关,与TN、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呈负相关。本研究表明,蟹鲈混养模式下定期添加EM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有效抑制蓝细菌,且显著优化菌群结构,具有显著的水体原位修复功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为形成典型池塘混养模式的水质原位生态调控技术奠定基础,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