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哲学视域下的诠释与重构:对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模式分类”的... 收藏

哲学视域下的诠释与重构:对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模式分类”的再讨论

作     者:李承志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版 物:《北京文化创意》 (Beijing Culture Creativity)

年 卷 期:2021年第5期

页      面:37-41页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主  题:纪录片 模式分类 尼科尔斯 诠释学 情感 

摘      要:比尔·尼科尔斯(Bill Nichols)的《纪录片导论》(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中的纪录片模式分类得到了我国纪录片研究学界的广泛认同,但学界对其分类方式尤其是分类标准的持续讨论也由来已久。尼氏的分类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的分类并非尽数依据他所给出的标准,具体表现即述行模式并不是根据声音(voice,也译作嗓音)这一标准划分的。前人虽有意对尼氏的标准进行形下的调整与修补,但终于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诠释学方法与哲学视域是认识和突破该问题的利器——即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对尼科尔斯的分类标准加以诠释,尝试重新说明其标准与各类别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前现代、近代、现代与后现代的哲学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与诗意、说明、观察、参与以及反身模式形成对照关系。而述行模式之所以与前五种模式有明显差异,是因为它背后隐藏着西方思维向东方思维的转向。简而言之,前五种模式皆是历时性比较,而述行模式则转向了共时性比较。不难看出,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分类方式的潜台词是:纪录片的未来指向东方。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