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长期不同施肥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 收藏

长期不同施肥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by soil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ls

作     者:梁远宇 王小利 徐明岗 孙楠 练金山 LIANG Yuan-yu;WANG Xiao-li;XU Ming-gang;SUN Nan;LIAN Jin-shan

作者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 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31 

出 版 物:《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s)

年 卷 期:2021年第27卷第11期

页      面:1915-192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20104006 U1710255) 

主  题:施肥模式 三维荧光光谱法 可溶性有机碳 吸附特征 区域积分 平行因子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农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与结构的吸附差异特征,以及吸附能力与土壤性质、DOC结构的相关关系,为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土壤选自长期定位试验中棕壤和红壤两种土壤的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学氮磷钾肥(NPKM)4个施肥处理。供试DOC标准溶液由新鲜猪粪提取,提取液DOC浓度为2400 mg/L。以该提取液配置系列DOC浓度溶液,运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土壤对新鲜猪粪来源DOC的吸附浓度变化,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吸附前后DOC结构及各区域成分相对体积荧光强度变化,分析影响DOC吸附的主要因素。【结果】红壤与棕壤对DO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81和10.82 g/kg,两种土壤均表现为NPKM处理的吸附能力高于NPK、CK。新鲜猪粪提取的DOC主要为类酪氨酸蛋白(区域Ⅰ)、类色氨酸蛋白(区域Ⅱ)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区域Ⅳ)。土壤对这类DOC吸附较多的成分是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通过平行因子分析法得出,土壤对新鲜猪粪中的DOC吸附存在2个荧光组分,分子量较高的类蛋白物质(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与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C1组分),分子量较小聚合程度较低的类酪氨酸蛋白物质与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C2组分)。不同施肥处理对C1和C2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显著,对C1组分的吸附能力为M≈NPKMNPKCK,对C2组分的吸附能力为NPKM≈NPKMCK。土壤对DOC的最大吸附量Q_(max)与土壤中游离态铁(Fe_(d))、络合态铁(Fe_(p))、土壤有机质(SOM)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DOC腐殖化指数HIX和C1组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荧光指数FI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从新鲜猪粪提取的DOC结构简单,类酪氨酸蛋白、类色氨酸蛋白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较多,腐殖化程度较低。土壤对DOC的吸附过程会受到DOC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壤有机质(SOM)、Fe_(d)和Fe_(p)含量越高,吸附DOC的能力越强。长期施有机肥土壤对DOC中的类腐殖酸等高聚合度的芳香性大分子物质的吸附比例相对较高,而长期单施化肥土壤对分子量较小、聚合程度较低的类酪氨酸蛋白物质吸附量较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