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淮河流域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环境健康风险 收藏

淮河流域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环境健康风险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and potential exposure risk of high-arsenic groundwater in Huaihe River Basin,China

作     者:许乃政 龚建师 檀梦皎 叶永红 周锴锷 朱春芳 束龙仓 孟丹 XU Naizheng;GONG Jianshi;TAN Mengjiao;YE Yonghong;ZHOU Kaie;ZHU Chunfang;SHU Longcang;MENG Dan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南京210016 自然资源部流域生态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6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出 版 物:《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年 卷 期:2021年第48卷第5期

页      面:1418-142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35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1093)联合资助 

主  题:高砷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 水岩相互作用 砷的来源与活化 淮河流域 地质调查工程 太河县 安徽 

摘      要:砷(As)有确定的环境健康风险,饮用高砷地下水是人类遭受As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研究As在地下水中的分布、迁移、富集规律是世界范围的一个重要环境公共卫生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新发现的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域,本次以流域内典型高砷地下水域为天然实验场,通过分析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数据,解析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过程,追溯砷污染物的来源及溶出释放过程,评估其潜在污染风险。结果表明:As、F是影响研究区水质的主要无机化学物质,浓度分别为(5.75±5.42)μg/L、(1.29±0.40)mg/L,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推荐准则值的测试样品比例分别为23%、31%,呈现高暴露污染风险。根据水化学图解与矿物饱和指数计算,研究区地下水受蒸发作用、岩盐溶解、水岩相互作用等过程的共同影响。高砷地下水总碱度主要分布在400~700 mg/L,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高砷地下水更大程度受到蒸发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高砷地下水的As可能源自含水层原生砷的溶出释放,含砷矿物氧化溶解与还原活化可能是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机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