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收藏

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Wheat Grain Moxibustion"Seven Acupoints of Stroke"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

作     者:孙继飞 马克信 王佳兴 邵泽燕 张爱华 秦绍林 SUN Jifei;MA Kexin;WANG Jiaxing;SHAO Zeyan;ZHANG Aihua;QIN Shaolin

作者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100040 

出 版 物:《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年 卷 期:2021年第19卷第21期

页      面:3654-3658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基  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No.ZZ0908016) 

主  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麦粒灸 中风七穴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脑血流速度 血管搏动指数 

摘      要:目的观察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麦粒灸“中风七穴,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每穴各灸三壮,足三里穴灸五壮,每日1次,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灸之。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两组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麦粒灸“中风七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眩晕程度、脑血流量,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