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在场——但丁《神曲》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多元接受路径
Eternal Presence:Diverse Reception of Dante's Commedia in the Renaissance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 版 物:《文艺研究》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年 卷 期:2021年第11期
页 面:78-9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209[文学-欧洲语言文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史学史谱系中文明史范式研究”(批准号:19ZDA236)成果
主 题:人文主义者 《神曲》 物质形态 但丁 副文本 接受史研究 作者身份 印刷本
摘 要: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神曲》的接受,确立了这部作品的经典地位,在此过程中,他们自己的工作也成为学术范本。其贡献的特殊之处在于:但丁是流放诗人,在《神曲》成书前已经逝世,而人文主义者通过构建物质形态和语义形态两条相互呼应的接受路径,开创了文艺复兴时期文本传承的典范。在物质形态方面,《神曲》文本沿着散本—抄本—印刷本的路径演变,在15世纪下半叶完成了版本的蜕变和存续。在语义形态方面,评注和传记两种副文本在正文本之外发展出引导、解读、建构作者身份和推广作品的重要功能。结合正副文本两种材料,可以系统考察人文主义者对《神曲》的多元接受路径,而这种接受史研究,正适合于分析但丁俗语作品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形式上文体混合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