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g值强度时不同振幅与频率模式对下肢神经肌肉表现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Vibration Mod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ower Limb Neuromuscular with the Same g Value作者机构: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教堂山27514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100142
出 版 物:《中国体育科技》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1年第57卷第11期
页 面:59-66,7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0302[教育学-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04[教育学]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LGZD202002)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预研项目(LGY2016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9T120441)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资助项目 江苏高校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资助项目
摘 要:目的:探讨相同g值条件下不同振动频率与振幅组合模式,对下肢神经肌肉表现的急性与长期效益。方法:28名受试者,年龄20.3±2.1岁,身高168.2±3.7 cm,体质量63.5±4.1 kg。自变量为高频率低振幅(HF+LA,32Hz/1mm)、中频率中振幅(MF+MA,18Hz/3mm)、低频率高振幅(LF+HA,3 Hz/114 mm)与控制组(CON)4种训练模式,因变量包括下蹲跳高度(CMJ)、峰值力矩(PT)、T反射、H反射及M波、触觉敏感度、肌力控制等。急性影响(acute effects,AE)实验部分,受试者分别实施4种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因变量测试;长期影响(chronic effects,CE)实验时,受试者随机分配至上述4组,实施为期8周、每周3次的振动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因变量测试。结果:AE部分,各组的PT、T/M_(max)、H_(max)/M_(max)及肌力控制在组内与组间比较皆无显著差异,而MF+MA组的CMJ高度达显著进步,LF+HA组的外踝触觉有显著进步,CON组在外踝及腓肠肌肌腹的触觉有显著进步。CE部分,各组CMJ高度皆有显著进步;HF+LA组的股四头肌力量输出显著进步,T/M_(max)与H_(max)/M_(max)显著下降,除了中足触觉其他部位皆有显著进步;LF+HA组的T/M_(max)显著上升且大于其他组别;CON组的下肢力量输出显著进步;MF+MA组的H_(max)/M_(max)显著上升;而CON组除了外踝触觉其他皆有显著进步。结论:经过HF+LA与MF+MA振动刺激后,可降低α运动神经元终池的兴奋性,增加力量输出表现,且对小腿的触觉敏感度有显著进步,而LF+HA对肌梭刺激较大,可增加γ反射弧的兴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