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海风锋在一次飑线系统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Impacts of sea breeze front over Shandong Peninsula on the evolution of a squall line作者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山东青岛市气象局青岛266003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南京210009 上海中心气象台上海200030 山东威海市气象局威海264200
出 版 物:《气象学报》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1年第79卷第5期
页 面:717-73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部山地突发性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理论方法研究”(2018YFC1507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49) 山东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SDYBY2019-07、SDYBY2017-06) 淮河流域基金(HRM201807) 青岛市气象局重点课题(2021qdqxz02、2019qdqxz01)
摘 要:2016年6月30日生成于华北南部的一次长生命期的强飑线过程,造成了山东地区大范围风雹天气。文中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及雷达监测产品,分析了山东半岛复杂的海风锋特征在这次飑线系统的断裂、再组织化以及极端大风、冰雹灾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1)初始对流是在地面冷锋辐合线上触发的弱对流,在对流系统向更不稳定区域移动时与水平对流卷相交,对流迅速发展,并组织成东西走向的直线型飑线。(2)飑线系统在平原地区继续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断裂,这一过程与渤海湾在黄河三角洲形成的两条移动方向不同的海风锋以及飑线系统的阵风锋有关:向内陆推进的两条海风锋与阵风锋在飑线系统中段的前部相交,诱发新生单体,造成该处对流系统更快地向前传播,最终导致飑线系统断裂;与此同时,断裂后的西段风暴因低层暖湿入流被切断而逐渐减弱。(3)断裂后西段残留风暴系统出流阵风产生的新生风暴向东北方向发展,与断裂后的东段风暴的后向传播(向西南方向发展)机制相互作用,完成了飑线的再次组织化,形成了具有典型弓状特征、水平尺度更大、近似于东北—西南走向的飑线系统。(4)长生命期飑线系统造成的极端雷暴大风和最大冰雹出现在飑线再组织化初期,位于飑线系统“弓部位置,地面极端雷暴大风是冷池密度流、后侧入流急流和水成物对应的前侧下沉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后侧入流急流几乎完全分离的、与水成物对应的前侧下沉气流在这次极端地面大风发生时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5)山东半岛东侧的黄海海风锋向内陆推进(东南向西北)过程中与自西北向东南移动的飑线相遇,加强了风暴前侧的抬升、水汽供给和组织化程度,为飑线的长时间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