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心理描写的嬗变:由“心理性”人物观到“功能性”人物观的叙事演... 收藏

心理描写的嬗变:由“心理性”人物观到“功能性”人物观的叙事演变——以余华《活着》为例

Evolution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Narrative Evolution from“Psychological”Character view to“Functional”Character View——Taking Huo Zhe(To Live)by Yu Hua as an example

作     者:刘艳 Liu Yan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 版 物:《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1年第66卷第5期

页      面:39-5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余华 《活着》 “心理性”人物观 “功能性”人物观 叙事嬗变 

摘      要:余华的《活着》是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一个出版奇迹,也是当代文学阅读史、接受史上的一个作家作品个案的影响力奇迹。这与该小说中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叙事嬗变有关,即余华在小说中几乎完全废止了传统意义上的心理描写。其中暗含了传统的心理描写在当代小说叙述中遭遇的困境和所发生的嬗变——由心理性人物观到功能性人物观的叙事演变。由此,《活着》不仅标示着余华小说创作的重要叙述转型和成熟,而且成为标示着中国当代文学经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先锋派文学转向后来的90年代甚至波及新世纪的文学发展和转向的文学转型之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