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西僧侣建构中土清凉圣地的方法研究——以初唐五台山文殊道场形... 收藏

中西僧侣建构中土清凉圣地的方法研究——以初唐五台山文殊道场形成的空间分析为例

Methods Used by Monks to Build Holy Resorts in the Central Plaints: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Manjusri Meso in Wutai Mountain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作     者:李智君 LI Zhijun

作者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 

出 版 物:《学术月刊》 (Academic Monthly)

年 卷 期:2021年第53卷第9期

页      面:187-20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汉唐佛教对中国地理学思想及景观的影响研究”(41971170)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佛教 五台山 文殊道场 空间分析 

摘      要:在如来灭后,众圣潜灵,至唐代时印度佛教逐渐衰落,如何在中土建构一个新的佛教圣地,是摆在中西僧侣面前的一道难题。解决之道是僧侣仿照印度雪山圣地模式,在佛教传播地建构新的雪山圣地。初唐,中西僧侣联手,从不同空间尺度着手,成功在边地五台山建构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雪山圣地,即清凉山文殊道场。宏观尺度,中西僧侣主要在结集、翻译和注疏佛典的时,将五台山的地理信息,加入汉传佛典和序言之中,让文殊师利成功地介入五台山;中观尺度,中土僧侣主要利用佛典中已有的圣地结构-雪山五峰,将五台山建构为中土的清凉五台;微观尺度,僧侣主要利用北魏孝文帝崇建和文殊显应,建构了五台山空间地点的神圣性。总体而言,清凉五台只是中西僧侣仿照雪山五峰建构的一个理想模型而已,现实中的清凉圣地,无论从古今胜迹还是从游礼感通的空间分布来看,都是中台独大,而非五峰竞秀。中西僧侣建构的清凉圣地,既满足了中土僧团独立的需要,也满足了帝王以当今如来身份,依傍宗教治理天下的需要,因此,在参与建构清凉圣地的僧侣身后,总能看见皇家的身影。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