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上海电影院与城市公共生活的现代转型——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刊舆论为中心
Early Shanghai Cinemas and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Public Life:Centering on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s in the 1920s and 1930s作者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出 版 物:《当代电影》 (Contemporary Cinema)
年 卷 期:2021年第10期
页 面:92-9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 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影院业逐渐兴盛,与此同时,电影院的公共生活也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最初面对新兴的电影院,多数市民观众仍将旧有的看戏习惯带入其中,这恰是中西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相碰撞的一种体现。报刊舆论对观影常识的普及与不良观影行为的批评,使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等观念得到传播,从而有助于规范一般市民在公共空间的言行举止。在中西比较的视域之下,舆论将缺乏公德从个体人格问题上升至国民性问题。其对文明观影的倡导以及电影院公共生活的讨论,既内含知识精英的爱国情感和现代化诉求,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一时期,报刊舆论和国家权力借用电影院这一公共空间介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试图培养市民的公共意识。可见,电影院作为上海市民的日常休闲场所,正是推进公共生活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实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