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西藏雄村铜金矿区Ⅱ号矿床蚀变矿化过程研究 收藏

西藏雄村铜金矿区Ⅱ号矿床蚀变矿化过程研究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process of No.Ⅱ deposit in Xiongcun porphyry copper-gold ore district, Tibet

作     者:谢富伟 郎兴海 唐菊兴 杨宗耀 

作者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 版 物:《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年 卷 期:2020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0604105)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084、41502079) 地调项目(DD20160026、12120114068401)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22-05)联合资助 

主  题:斑岩型铜金矿床 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氧逸度 矿产勘查工程 雄村 西藏 

摘      要:西藏雄村矿区Ⅱ号矿床是一个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了查明Ⅱ号矿床蚀变与矿化特征、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与成矿关系,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孔编录、光薄片鉴定及电子探针研究,发现Ⅱ号矿床由斑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钾硅酸盐化→钠化-钙化叠加钾硅酸盐化→钠化-钙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的蚀变分带,其中钾硅酸盐化蚀变为主要的赋矿蚀变,其次为钠化-钙化蚀变;根据脉体间相互穿插关系,侧重于脉体成因,将Ⅱ号矿床的脉体划分为四阶段共计18种脉体,矿物组合分别为: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磁铁矿±赤铁矿、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阳起石±绿泥石±电气石±钠长石、石英±黄铁矿±方解石±硬石膏±绿帘石,第一、二阶段脉体与钾硅酸盐化蚀变有关、第三阶段脉体与钠化-钙化蚀变有关、第四阶段脉体与黄铁绢英岩化及青磐岩化蚀变有关,第二、三阶段脉体为主要的赋矿脉。根据矿物学及矿物地球化学计算出Ⅱ号矿床含矿斑岩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结晶压力为46~138 MPa,侵位深度1.4~4.7 km,角闪石结晶温度分布在789~888℃,早期绿泥石形成温度为313~371℃,晚期青磐岩化蚀变带中绿泥石形成温度为145~217℃,斑岩成矿系统温度的逐渐降低是引起蚀变和矿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角闪石logfO;分布在-20.1~-17.9,角闪石结晶后热液流体氧逸度升高导致Cu、Au在残余相中富集,随之形成大量磁铁矿后,氧逸度降低使氧化态硫转变为还原态硫,导致成矿元素的沉淀;蚀变分带特征显示矿体北东方向及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钾硅酸盐化蚀变形成大量磁铁矿,利用高精度磁测可有效圈定矿化体,对区域上同类矿床勘查有指导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