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点格局分析 收藏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点格局分析

Spatial point pattern analysis of Abies georgei *** in forest of Sygera Mountains in southeast Tibet,China

作     者:解传奇 田民霞 赵忠瑞 郑维列 王国严 XIE Chuan-qi;TIAN Min-xia;ZHAO Zhong-rui;ZHENG Wei-lie;WANG Guo-yan

作者机构: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林芝860000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15年第26卷第6期

页      面:1617-162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147)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项目资助 

主  题:急尖长苞冷杉 活立木 死亡木 点格局分析 

摘      要:基于4 hm2色季拉山长期监测样地调查资料,采用成对相关函数点格局方法,分析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群落优势种急尖长苞冷杉种群活立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大小死亡木的空间格局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种群活立木径级分布连续,呈倒"J"型,为增长型种群.小树在小尺度(0~7 m)上呈显著聚集分布,随着龄级和研究尺度的增加,冷杉种群聚集强度逐渐减弱,最终趋向于均匀或随机分布格局.小树与大树、中树与大树在小尺度(0~35和0~30 m)上呈负关联,在大尺度(45~100和80~100 m)上呈正关联,且个体间龄级相差越大,其关联性越强.冷杉死亡所释放的空间不足以影响大树对小树的距离制约,大径级死亡木与小树在小尺度(0~34和5~27 m)上具有负关联性,在大尺度(49~100和73~100 m)上具有正关联性.自疏作用和Janzen-Connell假说中的距离制约效应可能是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