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两种间歇性压力对兔后肢压力性溃疡形成的影响 收藏

两种间歇性压力对兔后肢压力性溃疡形成的影响

EFFECT OF TWO TYPES OF INTERMITTENT PRESSURE ON FORMATION OF PRESSURE ULCER IN RABBIT HIND LIMBS

作     者:刘江辉 王维平 王科科 陈锡林 李强 戴强生 王永谦 姬忠良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广州510080 

出 版 物:《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年 卷 期:2009年第23卷第8期

页      面:959-96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0104[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0[医学] 

主  题:压力性溃疡 间歇性压力 持续性压力 缺血再灌注  

摘      要:目的通过两种间歇性压力作用于兔后肢形成压力性溃疡的比较,探讨波浪床产生的渐变间歇性压力预防压力性溃疡的机制。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12只,于两侧后肢3cm2大小股薄肌部位随机给予渐变间歇性压力(50~160mmHg,1mmHg=0.133kPa)和持续性压力(100mmHg)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压2h,去除压力30min为1个周期,重复4个周期。在施压前及各周期去除压力间歇中的每隔10min(0、10、20、30min),使用双向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系统探测两组后肢血流速度和创面血流灌注。施压完成后大体观察创面情况,于受压部位取材,HE染色观察;比色法测定受压肌肉组织匀浆中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含量。结果施压前两组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周期0min时两组血流速度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于10、20、30min时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每个周期0min时两组创面血流灌注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个周期10min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0min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之后3个周期实验组创面血流灌注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创面渗出较对照组少,镜下见无明显溃疡形成,皮肤附属器完整,炎性细胞浸润少;对照组皮肤存在明显溃疡,皮肤附属器缺失,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两组NO、MDA及SOD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变间歇性压力可以维持组织血流灌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细胞凋亡,预防压力性溃疡的形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