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木叶片和次生木质部解剖和水分生理特征的可塑性
Anatomical and water physiological plasticity of Grewia biloba *** leaf and secondary xylem作者机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生物科学系淮北235000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06年第17卷第10期
页 面:1801-18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1001[理学-植物学] 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18601)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kj189)
摘 要:基于叶片和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及水分生理指标观测,研究了淮北相山不同群落中扁担木的表型可塑性.结果表明,扁担木叶片结构表现出中生特点:叶为异面叶,较薄,角质层不甚发达,气孔密度较小.次生木质部表现出旱生特点:导管频率和复孔率较高,导管分子短而窄,纤维很短,射线很低.扁担木叶片、次生木质部的解剖和水分生理特征均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其可塑性指数高低顺序为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0.24)水分生理特征(0.19)叶片解剖特征(0.18).与侧柏林和混交林相比,灌丛中扁担木个体对干旱生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表现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短,导管频率高,单孔率低,木纤维短,射线矮小,具有较大的相对输导率和较小的脆性指数;叶片水势、组织含水量、自由水含量较低,叶面积、比叶面积较小,而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高.扁担木的解剖和生理可塑性,使之能忍受群落演替早期的干旱生境,更好地适应演替后期的中生环境,从而成为广布种和混交林中的优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