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法典》术语“个人信息”的名与实:“个人信息/数据/资料”... 收藏

《民法典》术语“个人信息”的名与实:“个人信息/数据/资料”辨析

On Name and Natur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as a Legal Term in The Civil Code:Discrimination of Chinese Synonyms Personal Xinxi/Shuju/Ziliao

作     者:叶湘 YE Xiang

作者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上海201620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山东淄博255049 

出 版 物:《中国科技术语》 (CHINA TERMINOLOGY)

年 卷 期:2021年第23卷第4期

页      面:41-52页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030105[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5[文学] 050211[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文本翻译、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8ZDA157)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毛泽东选集》平行语料库的中国政治制度特色话语英译研究”(19CWZJ36)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毛泽东选集(1-5卷)》汉英翻译量化分析与对比研究”(J18RB202)。 

主  题:中文变体 个人数据 个人资料 权利属性 个人信息权益 

摘      要:比较个人信息、个人数据和个人资料这三个近义术语才能厘清《民法典》术语“个人信息的名称与内涵。“个人信息之“实主要反映在立法文本中“个人信息的定义之中,作者分析了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定义方式、定义要素以及主体权利的内容,从词典、立法文本以及中文法学著作和论文三个层面考察“个人信息之“名,发现信息/数据/资料的名称在《民法典》中有着统一且有规律的表述,且在通用汉语词典释义中未造成混淆。个人信息、个人数据和个人资料在中国立法文本中具有一定使用规律,但是在中文法学著作和论文中三个术语彼此干扰、互相混淆的情况较为明显。文章总结出干扰原因主要有三个,同时挖掘出这类术语在中文立法文本中的使用规律,为中国地方立法以及中国学者在著作和论文中引用域外法规提供指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