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格点资料的1961−2018年中国霜冻灾害时空变化规律 收藏

基于格点资料的1961−2018年中国霜冻灾害时空变化规律

Evolution of the Frost Hazards Based on Gridded Meteorological Data across China in 1961−2018

作     者:白磊 张帆 文元桥 师春香 吴晶 尚明 朱智 孟俊耀 BAI Lei;ZHANG Fan;WEN Yuan-qiao;SHI Chun-xiang;WU Jing;SHANG Ming;ZHU Zhi;MENG Jun-yao

作者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武汉430070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 兰州中心气象台兰州730020 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邯郸056038 北京驰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1108 

出 版 物:《中国农业气象》 (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21年第42卷第9期

页      面:761-77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6601,2018YFC1407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709218) 

主  题:初霜日 终霜日 无霜日 霜冻强度 霜冻区划 青藏高原 

摘      要:以1961−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格点化气象数据替代以往研究中站点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区域内适合格点数据的霜冻辨识阈值、霜冻发生时间及霜冻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降低霜冻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1)日最低气温0℃相比日最低气温2℃作为阈值辨识初/终霜冻和无霜期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2)1961−2018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期推后(1~3d·10a^(−1)),终霜冻日期提前,无霜期增加(1~3d·10a^(−1))。(3)不同强度的霜冻年累计发生次数在中国北方有微弱增加态势,在南方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晚霜冻不同霜冻强度年发生频次高于早霜冻。(4)以霜冻日期和霜冻发生频数为标准进行中国霜冻灾害区划,全国可分为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5个分区。其中,以青藏高原不同霜冻日期变化最为剧烈。整体上,中国区域的气候变暖对于霜冻灾害的发生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有明显的减弱效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