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历史地理学解读 收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历史地理学解读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Zhang Ruoxu’s “Spring River Flower Moon Night”

作     者:王旭 蔡婷婷 WANG Xu;CAI Ting-ting

作者机构: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出 版 物:《黑龙江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年 卷 期:2021年第4期

页      面:101-107页

学科分类: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系列专项重点项目“历史时期大运河沿线市镇的变迁及个性化发展模式研究”(17DDA011)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开放课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瓜洲古镇的历史地位与旅游开发研究”(DYH202112) 

主  题: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历史地理学 扬州 

摘      要: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作《春江花月夜》,辞藻华丽、意象绝美,千古传诵。其实,该诗有较强的写实性,通过对诗文中相关物象的解读,可知作者是以扬州为创作原型的。唐中前期,潮信对于扬州的影响仍然较强,润、扬之间长江河道中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沙洲,春季江岸边的枫树、花草等植物生长茂盛,这是《春江花月夜》创作的自然地理基础。诗中“芳甸即是指江岸边长满花草的沙洲或滩地,潮涨而没,潮落而出。“青枫浦并不在今上海青浦区或湖南浏阳市,而是在扬州,是思妇寄托相思的地理标识,而“扁舟子即为外出经商的商人;碣石、潇湘并非虚指,而是扬州商人的经商之地,展现了扬州襟江控海的交通区位优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