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美好生活”观及其中国意义
Marx's"Good Life"View and Its Chinese Significance作者机构: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岳麓410082
出 版 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
年 卷 期:2021年第25卷第4期
页 面:64-7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法学]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习近平‘美好生活’观研究”(XSP20YBC268)
摘 要:在马克思的哲学视域中,“美好生活是指现实的人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社会交往普遍建立的基础上,利用自由时间进行自觉劳动,以实现个性的丰富和才能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普遍状态,它涉及生产力、社会交往、自由时间、自觉劳动等诸多要素。共产主义社会即承载人类美好生活的最终社会形态,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呈现出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多层关系和不同样态的和谐与统一。然而,实现共产主义美好生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新时代美好生活与共产主义美好生活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揭示的美好生活图景对于我们解决新时代美好生活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