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白底板病、腐皮病并发症病原菌及药物治疗
作者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泰安271018 济宁市六四农场一分场272100 淄博市淄川区孝妇河管委会255100
出 版 物:《淡水渔业》 (Freshwater Fisheries)
年 卷 期:2001年第31卷第1期
页 面:46-48页
主 题:鳖 白底板病 腐皮病 并发症 气单胞菌 迟缓爱德华氏菌 药物治疗 药敏试验
摘 要: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白底板、腐皮病是两种较严重的传染病,两者并发症的感染率可达80%~90%,死亡率100%。陈晓凤等[1995]研究认为白底板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变形杆菌(***)。而谢军[1996]认为该病的病原可能是病毒。腐皮病的病原也众说不一,孙佩芳等[1998]多次从患腐皮病的中华鳖血液和肝脏中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而其他人也从患腐皮病鳖体内分离到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菌种,其中认为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1997]。我们对1999年济宁市六四农场患腐皮病、白板病并发症的甲鱼病原进行了研究,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