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诱增运量形成机理与预测技术框架研究
Research on the Forming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Prediction Framework of the IPF of HSR作者机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出 版 物:《铁道工程学报》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年 卷 期:2014年第31卷第2期
页 面:1-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14[工学-土木工程] 0702[理学-物理学] 082301[工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0823[工学-交通运输工程]
摘 要:研究目的:近年来在国内高速铁路设计中,对诱增运量的预测一直是运用经济可接近性方法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数据进行估算,不能够准确反映新建高速铁路的诱增效果,造成设计运量和实际运量相差较大,影响项目整体运量的预测精度。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域运输通道中新建高速铁路诱增运量的概念内涵、形成机理与生成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提出新的高速铁路诱增运量预测的技术框架,以期进一步开发形成一整套可行的、合理的诱增运量分析与预测的模型与方法,提高我国高速铁路诱增运量分析预测的效率与可靠性。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诱增运量,可分为近期需求释放型诱增运量和远期经济诱发型诱增运量两种类型。从微观的角度讲,前者的大小主要与原来的和新生的潜在需求量相关,后者的大小主要与沿线城市节点诱发的经济量相关。(2)高速铁路诱增运量的生长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初期快速形成阶段、中期稳定增长阶段和远期逐渐稳定阶段,其生长规律总体上可以用S型曲线加以描述。(3)高速铁路诱增运量的预测应分成近期需求释放型诱增运量和中远期经济诱发型诱增运量,采用不同的预测技术路线分别进行预测。前者设计采用传统预测法(基于灰色理论的时间序列模型)和MD模型相结合的预测技术框架;后者设计采用基于经济可接近模型和价量比稳定模型的预测技术框架。(4)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高速铁路诱增运量预测软件的开发,更好地支持我国高速铁路前期规划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