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古代艺术美学话语的“非对象性” 收藏

中国古代艺术美学话语的“非对象性”

The“non-objectiveness” of Chinese Ancient Art Aesthetics Dicourse

作     者:梁晓萍 Liang Xiaoping

作者机构: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出 版 物:《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年 卷 期:2021年第6期

页      面:39-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6[哲学-美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9ZD01)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艺术美学 非对象性 天人合一 

摘      要:认识论视域下的艺术美学理论话语,因其具有对象性的审美病症而无法解释纷繁复杂的人生现象,无法满足当代人精神超越的主体需求,也无法解决当代人遭遇的生存困境。中国古代艺术美学话语自其逻辑起点的文质范畴起便具有非对象性的审美特质,并集中表现为主客通融、形式内蕴兼顾、整体感悟、互动生成等审美特征;天人相合相通的哲学思想以及富有有机性、互动性、生成性等特征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性哲学思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艺术美学话语的非对象性建构,其与西方20世纪以来的美学诉求不期相遇,成为解决当代消费语境中艺术美学话语的异化问题、当代人生困境以及进行美学建构的有效途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