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性与传奇性之间的摇摆——华语电影中的诗人形象
The Image of Poets in Chinese Movies作者机构:鲁迅文学院
出 版 物:《南方文坛》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年 卷 期:2021年第4期
页 面:176-179,19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主 题:诗人形象 正面形象 华语电影 日常性 传奇性 价值秩序 负面形象 心忧天下
摘 要: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诗人的作品、生活,尤其是通过诗歌建构起来的精神和品格,都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华语电影诞生后,也迅捷地捕捉着诗人的形象。自1926年的《三笑姻缘》(又名《唐伯虎点秋香》)始,诗人形象便在银幕上占据了独特的一角。在有关诗人的华语电影中,最常见的两种形象莫过于正面和负面。在正面形象中,诗人是诗意的立法者,是心忧天下的知识分子,肩负着崇高的价值;在负面形象中,诗人跌下了神坛,无能落魄,甚至钻营作恶,折射出价值秩序的高度失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