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术后进展模式的分析 收藏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术后进展模式的分析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progression pattern of pancreas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作     者:王雪冰 邱辰杰 张凯 涂敏 蒋奎荣 苗毅 高文涛 WANG Xuebing;QIU Chenjie;ZHANG Kai;TU Min;JIANG Kuirong;MIAO Yi;GAO Wentao

作者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江苏南京210029 

出 版 物:《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1年第41卷第5期

页      面:696-700,713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江苏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项目(LGY2018059) 

主  题: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进展模式 病理 术后随访 

摘      要: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术后的进展模式及与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2019年12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IPMN的15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进展病灶部位,将患者的进展模式分为: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胰腺其他部位病灶生长和远处转移。分析各进展模式的比例、进展时间及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53例IPMN患者,其中,男107例(70%),中位年龄66岁(29~87岁),分支胰管型IPMN(branch duct IPMN,BD-IPMN)59例(39%),主胰管型IPMN(main duct IPMN,MD-IPMN)或混合型IPMN(mixed type IPMN,MT-IPMN)94例(61%)。术后病理显示低级别不典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LGD)88例(58%),高级别不典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28例(18%),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37例(24%)。共有14例(9%)患者术后出现进展,其中LGD 5例(36%),IPMC 9例(64%)。进展模式包括7例(50%)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2例(14%)胰腺其他部位病灶生长、4例(29%)远处转移和1例(7%)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伴远处转移。12例(86%)患者的进展发生在术后5年内,而2例(14%)发生在术后5~10年。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病理是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虽然IPMN预后较好,但术后仍有较高的进展率,对IPMN患者术后进行规律及长期的随访十分必要。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病理是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进展模式以胰腺切除部位的原位病灶生长为主,提示首次手术病灶切除不完全可能是进展的重要原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