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价——以贵... 收藏

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价——以贵阳市花溪区为例

Assessment of land use/cover changes and its ecological effect in karst mountainous cities in central Guizhou Province:Taking Huaxi District of Guiyang City as a case

作     者:王志杰 代磊 WANG Zhijie;DAI Lei

作者机构: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1年第41卷第9期

页      面:3429-344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319,42061039)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854) 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009) 

主  题: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喀斯特山地城市 

摘      要:快速城市化发展对脆弱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系统监测评价城市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新时期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以贵阳市花溪区为对象,以2013年和2018年Landsat E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模型,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剖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2013—2018年花溪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形成以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3种类型占优的格局态势,以耕地的大量减少(减少约15353.37 hm^(2))且90%转为建设用地或林地、灌木地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局部林地退化(约2683.80 hm^(2))的现象;(2)5年间,花溪区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RSEI从2013年的0.622下降到2018年的0.499,下降约20%,反映植被覆盖度和不透水建设用地的绿度指标和干度指标对花溪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最大;(3)土地利用/覆被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分布和变化在空间上基本吻合;林地面积或林地与灌木地面积的增减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林地或林地与灌木地面积增加10%,可使生态质量好转面积增加约15%—20%,或减少生态质量恶化面积约4%;而林地的退化面积增加10%,可导致生态质量恶化面积增加约14%。研究可为喀斯特山地城市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