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流域水安全共同体内涵解析与实现机制
Connotation Analysis and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Water Security in Transboundary Basins作者机构: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1100 河海大学国际河流研究中心南京211100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1100
出 版 物:《世界经济与政治》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年 卷 期:2021年第4期
页 面:61-81,157-15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207[法学-国际关系] 03[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澜湄流域水安全一体化调控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9BGL181)的研究成果
主 题:跨境流域 国际河流 非传统安全 澜湄流域 水安全共同体
摘 要:跨境流域极端/突发水安全事件频发以及域外干扰因素加剧跨境水安全治理复杂化,使得水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跨境流域内任何国家水安全情势的变化和水安全问题的应对必然引起流域内其他国家的关注,严重时还将引起流域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跨境流域国家亟须破解水安全治理难题,创新跨境流域水安全合作机制。作者基于命运共同体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界定了跨境流域水安全共同体的概念,提出跨境流域各国应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原则下建设由流域内国家主导的、反映其共同水安全保障需要的跨境流域水安全共同体。该共同体是一个由多方面水安全因素和多元利益主体构成的动态平衡体系,具有以水安全利益为纽带的系统性、多因素多主体共生性、对内包容性和对外排斥性。作者基于当前跨境流域水安全形势严峻和流域内外战略环境复杂的治理困境,探讨了实现跨境流域水安全共同体的治理机制,其实现过程包括初始、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最后,作者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安全共同体建设现状,提出了建立健全跨境流域水安全保障合作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