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元上都与元中都遗址出土琉璃瓦胎体的检测分析 收藏

元上都与元中都遗址出土琉璃瓦胎体的检测分析

A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lazed Tiles’ Cast Body from the Sites of Shangdu and Zhongdu of the Yuan Dynasty

作     者:温睿 石若瑀 宝力格 赵学锋 贺源 陈港娟 Wen Rui;Shi Ruoyu;Bao Lige;Zhao Xuefeng;He Yuan;Cheng Gangjuan

作者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锡林郭勒盟元上都文化遗产管理局 河北省张北县元中都遗址保护区管理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出 版 物:《故宫博物院院刊》 (Palace Museum Journal)

年 卷 期:2021年第4期

页      面:95-103,1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80503[工学-材料加工工程] 06[历史学]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08[工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575142)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20wyycy-10)的部分研究成果 

主  题:元上都 元中都 琉璃瓦胎体 生产工艺 化学成分 显微结构 

摘      要:元代是中国琉璃瓦制作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探索元代早期和中期琉璃瓦的制作工艺、水平与特点,本文运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与称重法,对元上都与元中都琉璃瓦胎体的组成成分、显微结构、工艺细节和吸水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两处遗址出土样品的胎体工艺类似,原料均为北方普通易熔黏土。相较于传统琉璃瓦,元中都遗址样品胎体成分特殊,采用了高Mg黏土,提升了琉璃瓦的品质。这一结论对于研究琉璃瓦烧造工艺的转变具有一定意义,为探索中国琉璃瓦工艺发展史提供一定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