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描银河:中德6 cm银道面偏振巡天的发现
Scanning the Milky Way for 10 years: Discoveries from the Sino-German 6 cm polarization survey of the Galactic plane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昆明650500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威海264209
出 版 物:《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 卷 期:2021年第66卷第11期
页 面:1315-132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401[理学-天体物理] 0704[理学-天文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31103 11763008 U1631105 11303035 10833003 10821061 10773016 10521001 10473015)资助
摘 要:射电连续谱偏振观测是探测银河系星际介质性质的有力工具.中德6 cm银道面偏振巡天使用新疆天文台南山站25 m射电望远镜对银道面银经10°~230°、银纬±5°之间的区域进行了总强度和线偏振的巡测.历时10年,完成了世界上地基射电望远镜观测频率最高的银道面射电连续谱偏振巡天,揭示了银道面在6 cm波段的辐射分布和横向磁场取向.该巡天是国产数据描绘的银河系画卷,其较高的观测频率使得消偏振效应小,能够探测来自银河系更远处的偏振辐射.利用这些数据,巡天团队对银河系超新星遗迹、电离氢区、法拉第屏等多种射电目标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性结果:先后发现了4颗新的银河系超新星遗迹,其中在2011年发布的两个新超新星遗迹G178.2-4.2和G25.1-2.3是国内学者首次使用国内射电望远镜完成的发现工作;对70多个已知超新星遗迹进行了流量密度、偏振和谱的测量,首次探测到超新星遗迹G16.2-2.7、G69.7+1.0、G84.2-0.8、G85.9-0.6、G205.5+0.5和G206.9+2.3的偏振辐射,新的6 cm波段总强度测量还为确定20个超新星遗迹的谱指数提供了关键数据;完成了对巡天范围内可以准确估计6 cm波段流量密度的401个HII区的统计和测量,补充了国际HII区列表中对于延展HII区的数据缺失.在弥漫辐射偏振探测方面,发现了若干在低频射电偏振观测数据中无法显现的、在总强度辐射上没有对应体的高法拉第旋率结构.巡天数据已经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并一直被用于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