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石臼坨东428潜山构造成因解析: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深度揭示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hijiutuo East 428 Buried Hill in Bohai Bay Basin:Implications on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作者机构: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
出 版 物:《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年 卷 期:2021年第45卷第1期
页 面:219-22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渤中凹陷深层有效储层形成机理与预测(CCL2018TJTZDST07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2235)联合资助
摘 要:渤海湾盆地是在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基础上,经由新生代深埋形成的叠合盆地,遭受了多期不同性质构造叠加改造。渤海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逐步走向深层,深部潜山油气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本文以石臼坨东428潜山构造(以下简称428构造)为例,探索渤海湾盆地潜山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基于前人对渤海湾盆地内构造和储层特征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地震剖面的精确解析,结合相干切片和其他地质资料,系统研究428构造各个阶段的变形特征,特别是对428构造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平面和剖面上的解析与断裂组合分析。结果发现:428构造东、西侧现今差异主要是由一条斜跨该构造的NEE向断裂导致的,对比邻区野外应变测量分析,识别出五期构造应力场,分别对应于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各阶段应力场变化,并结合428构造及其周缘残留地层等方面的证据,进而认为428构造经历了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早期逆冲、燕山中-晚期伸展、燕山末期挤压及新生代右行右阶的走滑-拉分构造叠加的多期复合构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