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国时期建设救灾思想探析 收藏

民国时期建设救灾思想探析

作     者:蔡勤禹 

作者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 

出 版 物:《云南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年 卷 期:2021年第1期

页      面:142-14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历史学] 08[工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海洋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号:20BZS1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号:17ZDA158)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近代 建设救灾 以工代赈 积极预防 救灾与防灾 

摘      要:“建设救灾是民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救灾思想,与传统的积极预防论相比,内容更丰富。学界很少有人关注和研究建设救灾思想,可能由于以往简单地把建设救灾思想等同于积极预防思想。实际上,建设救灾思想是将传统的积极救荒思想与西方传入的救荒思想融合,由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提出并付诸于救荒实践的一种新救灾思想。该思想内涵丰富,是防灾工程建设思想、防灾制度建设思想和救荒教育建设思想三位一体,表明中国救荒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不仅重视防灾的工程建设,更将与之相关的防灾制度建设和民众防灾教育思想一起建设,从而使防灾救灾成为一项立体性的综合工程。这种思想提升了社会对防灾各项措施重要性的认识。当然,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建设救灾思想并没有在实践中有效地普遍地实施,结果灾荒仍旧频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