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SMI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治疗前后的变... 收藏

SMI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治疗前后的变化

Evaluation of changes of intra-wall neovascularization of the affected carotid artery thickening in T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ased on SMI

作     者:陈敏 高洁 牛慧敏 高丽 薛红元 叶玉泉 CHEN Min;GAO Jie;NIU Huimin;GAO Li;XUE Hongyuan;YE Yuquan

作者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石家庄050000 

出 版 物:《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

年 卷 期:2021年第37卷第2期

页      面:161-166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2019年度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No:20190304) 

主  题: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 多发性大动脉炎 受累颈动脉 管壁增厚 新生血管 

摘      要:目的:探讨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受累颈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TA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临床活动期组(28例)和非活动期组(17例)。比较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受累颈动脉管壁厚度、SMI分级评分等。结果:受累颈动脉管壁厚度+SMI分级+ESR+CRP+IL-6评估TA疾病活动性的AUC最高,为0.926(P0.05);临床活动期组患者治疗后ESR、CRP、IL-6、受累颈动脉管壁厚度、SMI分级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受累颈动脉管壁厚度、SMI分级评分差值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大动脉炎评分(NIH)差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SMI技术可观察TA患者受累颈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情况,有望成为TA病情活动状态、临床决策、治疗、随访的一种有效、无创、简便辅助性评估策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