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冀西北怀安地区中性辉石麻粒岩的锆石U-Pb、Lu-Hf及微量... 收藏

冀西北怀安地区中性辉石麻粒岩的锆石U-Pb、Lu-Hf及微量元素组成对区域退变质时代的制约

Zircon U-Pb,Lu-Hf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intermediat pyroxene granulite in the Huai’an area,Northwest Hebei Province: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作     者:罗志波 张华锋 第五春荣 张红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出 版 物:《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2年第28卷第11期

页      面:3721-373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7[理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973项目(2012CB416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30316 90914002)联合资助 

主  题:锆石U-Pb年龄 麻粒岩 退变质作用 怀安 华北克拉通 

摘      要:冀西北怀安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其区域麻粒岩相变质峰期时间及所代表的碰撞造山时限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出露于区内的中性辉石麻粒岩体(变石英闪长岩)进行锆石U-Pb、Lu-Hf及微量元素组成的分析研究,探讨其锆石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该类岩石的矿物组合表明它们在中压麻粒岩峰期变质之后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锆石阴极发光显示,辉石麻粒岩中存在两种类型锆石:1)具双层结构锆石:核部锆石晶形保存相对完好并具生长环带,幔部为无内部结构的变质增生边;2)内部结构均一,无生长环带,为变质增生的新生锆石。其中具生长环带的核部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布在2542~1902Ma(1σ),并与之相应的Th/U比值(0.10~1.92)、ΣHREE(59.1×10-6~452×10-6)和εHf(t)值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核部锆石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变质重结晶作用。其中谐和度高且年龄大于2400Ma的锆石(Th/U=0.42~1.92)获得了2471±18Ma(2σ,MSWD=6.7)加权平均年龄,该年龄可近似代表原岩的形成时代;相应的单阶段Hf模式年龄(tDM=2550~2621Ma,峰值2586Ma)和两阶段模式年龄(tDMC=2596~2716Ma,峰值2665Ma)以及与较高的εHf(t)值(4.1~6.7),反映其原岩的源区具新生下地壳特征,暗示本区新太古代末发生过地壳增生事件。变质增生锆石具更低的Th/U(0.10)和176Lu/177Hf比值(0.0001)以及明显偏低的重稀土含量。结合岩相学分析表明,这些变质锆石应是麻粒岩相向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的产物,非峰期麻粒岩相产物。锆石Ti温度计算结果(683~714℃)也进一步支持这种解释。它们获得的1831±7Ma(2σ,MSWD=2.5)加权平均年龄应代表中压麻粒岩相变质晚期至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为此,我们认为本区麻粒岩广泛记录的1850~1800Ma的变质年龄应代表古元古代末地壳抬升退变质事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