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兴安岭过火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 收藏

大兴安岭过火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

Changes of Carbon Storage ofForest Ecosystems in “5.6” Forest Fire Area in Daxing’an Mountains

作     者:屈红军 孙晓新 Qu Hongjun;Sun Xiaoxin

作者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出 版 物:《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1年第49卷第1期

页      面:112-116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资金项目(LBH-Q13006) 

主  题:大兴安岭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火干扰 

摘      要:以1987年5.6森林大火过火区6种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分析不同生态系统在火干扰27 a后的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植被碳储量存在差异,相同森林群落类型中不同组分的植被碳储量差异也较大,其中乔木层和凋落物层是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6种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在火烧干扰27 a后的植被碳储量为23.17~54.06 t/hm^2,碳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白桦次生林(沟谷)、白桦次生林(坡中);植被碳储量恢复度从大到小的依次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白桦次生林(沟谷)、白桦次生林(坡中)、兴安落叶松次生林、樟子松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分别恢复到同林型成熟林分的49%、43%、36%、35%、33%和25%;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最高,恢复效果最好。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碳储量与其对应的成熟林碳储量的巨大差异,说明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将继续积累大量生物量碳,具有潜在碳汇效应。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