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西安710600
出 版 物:《中国科学(G辑)》 (SCIENCE IN CHINA(SERIES G))
年 卷 期:2008年第38卷第9期
页 面:1265-127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7[理学] 0712[理学-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交叉方向项目资助(编号:KACX2-SW-01)
主 题:天文考古学 天文年代学 陶寺文化 古代天文台 观象授时
摘 要: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尧帝都城.最近考古发现的大型半圆台夯土遗迹ⅡFJT1具有明确的夯土中心观测点和夯土圆弧形墙上挖出的12道狭缝,被认为是古人用来观测日出以确定季节的观象台.对该遗址各特征点位置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对其中E2,E12缝的中心线方位角和对应远山仰角测量数据进行了天文学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夏至和冬至太阳升起时,接近E2,E12缝,但不能恰好进入.由于黄赤交角的长期变化,在考古学确定的年代(公元前2100年前后),太阳升起一半时,夏至太阳位于E12缝右部,冬至太阳位于E2缝正中.这令人信服地证明,ⅡFJT1是古代观象台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