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华北小麦生产与农民生活考察
Study on Wheat Production and Peasants’ Lives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出 版 物:《中国农史》 (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年 卷 期:2009年第28卷第2期
页 面:101-1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7[理学] 0712[理学-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小麦商品性生产 粮食种植 农民生活 民国时期 华北地区
摘 要:从民国建立到抗战之前,华北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呈增长趋势,在粮食作物产量和播种面积份额中逐渐占据第一位,但小麦单产却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一时期小麦播种面积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小麦商品性生产的推动。铁路交通和城镇市场的发展、机器面粉业的兴起,以及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区域性的增强,促进了小麦的需求和运销。同时,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为生计所迫,主要以扩大种植面积的方式增加小麦生产;并粜精籴粗,用细粮换杂粮充饥,将更多的小麦销往市场。近代华北小麦良种及先进麦作技术的推广应用非常有限,与小麦面积扩展及其商品率提高相伴随的是传统种植技术和落后的生产条件,导致小麦生产效益很低。虽然出售小麦、编制草帽缏、用麦秸喂牛等成为农家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但它没有也不可能促成华北农村经济的根本好转,农民生活依旧贫穷困苦。